摘要 : 择校是考研过程中最初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这关系到同学们接下来的一起备考计划。每年因为择校目标不合理,到填报志愿时临时换学校的同学很多。很多同学喜欢狂奔名校的同学,关键大多数人是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有些许难度、自己蹦一蹦就可以够得着、最好一战成功不用再来的学校。
择校是考研过程中最初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这关系到同学们接下来的一起备考计划。每年因为择校目标不合理,到填报志愿时临时换学校的同学很多。很多同学喜欢狂奔名校的同学,关键大多数人是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有些许难度、自己蹦一蹦就可以够得着、最好一战成功不用再来的学校。
那么建议大家最应该关注的是下面八项数据指标,它们才是决定一个学校难不难考,你能不能考上的关键数据。
1.计划招生人数
这条信息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目录里面有说明。通常认为招生人数和录取几率成正比。为了保险起见,同学们不能仅看今年的数据,最好能看看往年的数据。
2.报考人数
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虽然这一数据只能看到前几年的,但是足够我们大致判断出近年来该专业的报考情况。
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建议三思。但比较尴尬的是很多学校也不公布报考人数,这时候大家参考招生人数。
3.实际录取人数
通过这个我们能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有一点要注意,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所以要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
4.报录比
报录比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1,甚至20:1。这反映的是名校热门专业的真实考情。
5.推免人数
很多名校热门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很多,有的甚至占了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于是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更加剧烈。比如北大学硕,去年就不对外招生了,导致很多学生备考到9月份,10月份才开始陆续换学校,换方向报考。所以各位同学在报考之前,必须搞清楚自己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若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太少,就一定要慎重了。
6.复试分数线
要注意的是,复试线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所以,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要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
7.复试比例
复试比是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
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
1)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
2)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8.考研最终成绩计算方式
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有的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有的是初试、复试各占50%,有的学校复试分只占总成绩的30%、甚至20%。
在对比不同学校考研难度的时候,还要横向考虑专业课试题难易度的差异,还有些学校不公开真题试卷,这对你的备考影响很大。所以还要多方权衡。
相关推荐:
我要评论: | |
*内 容: |
|
验证码: | |
共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