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精华第二部曲:思修、法基全八章考点解析,15天拿下!-凯发vip

 考研政治精华第二部曲:思修、法基全八章考点解析,15天拿下!-凯发vip

联系心专注contact us

咨询热线:400-1515-211

北京心专注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电话:400-1515-21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8号楼cg05-225号

考研政治精华第二部曲:思修、法基全八章考点解析,15天拿下!

分享到:
2018-10-22
a a-
摘要 : 考研政治精华第二部曲:思修、法基全八章考点解析,15天拿下!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考研二部曲

03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考点 1 世界观与人生观

(1)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2)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考点 2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2)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考点 3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第一,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第二,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2) 端正人生态度:

第一,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第二,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

第三,人生应乐观。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四,人生要进取。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不能贪图安逸、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碌碌无为。

考点 4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

(2)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

①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拜金主义将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用拜金主义确立人生目的,其危害显而易见。

②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把享乐尤其是感官的享乐变成人生的唯一目的,由此确立的人生目的是不正确的。

③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与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

考点 5 价值观与人生观

(1)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2)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考点 6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 正确认识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2) 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3) 人生价值的评价。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人生价值评价要做到以下四个坚持: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第四,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考点 7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 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当代大学生应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②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

(2) 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客观地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

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大学生正处于增长知识才干的关键时期,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③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人生价值,尤其是人生的道德价值的实现就在尽职尽责、奋发努力的过程中。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畏惧劳苦,贪图安逸,坐享其成,最终只能虚度年华,抱憾终生。

考点 8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的要求。一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做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维护者,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大有作为。二要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考点 9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1) 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

(2)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坚定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

②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其次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③合理调控情绪。对不良的情绪和生活中的烦恼要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集体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考点 10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1)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2)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①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②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③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④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3) 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①正确认识竞争。竞争具有积极意义,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在竞争中要有规则意识,要守法守德,要讲风格、讲合作,避免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

②正确认识合作。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社会越发展,合作越重要。

③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形式上对立,实质是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考点 11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具有个体性,人又具有社会性。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只有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条件。

(2)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而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孤立地来考虑个人需要,将使个人需要失去基础和条件,还可能导致个人需要的无限膨胀。

 (3)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个人应自觉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4)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个人的权利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就无从谈起。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个人的权利也就无从实现。

考点 12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 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2) 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对自然的改造具有两面性,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与日俱增。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3) 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04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考点 1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1) 道德的起源:

①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③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生产实践。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 道德的本质道德:

①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②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考点 2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 道德的功能主要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此外还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功能。其中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2)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

考点 3 道德的历史发展

(1) 与人类社会先后经历的五种基本社会形态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2) 道德发展的规律: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其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3)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考点 4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

(2)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①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②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③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考点 5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概括起来主要有:

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⑤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⑥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考点 6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1)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2)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抛弃。

(3)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注意科学辨析,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失落。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这两种思潮都是错误的,其影响是消极的。

考点 7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为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服务。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要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快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的发展。

(3)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①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②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

考点 8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提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考点 9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胡锦涛论述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4)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增强人们的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自律意识,推动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形成。

考点 10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应在以下环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①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②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③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考点 11 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1) 大力倡导诚信美德。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最后,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2) 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①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②诚信是大学生发展的前提。③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考点 12 锻炼个人品德

(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终要落实到提高个人品德上,加强个人品德建设贯穿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的始终。

 

(2) 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①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②个人品德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等特点。

③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④锤炼个人品德首先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其次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最后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提示:(1) 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在道德观念的冲突中,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选择。

(3) 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

①学思并重的方法。

②省察克治的方法。

③慎独自律的方法。

④积善成德的方法。

⑤知行统一的方法。

05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考点 1 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征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

 考点 2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

(2)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3)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识。

(4)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家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和公共生活的文明进步。

考点 3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虽然二者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考点 4 社会公德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 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

考点 5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提示: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考点 6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第一,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第二,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考点 7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考点 8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其中,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可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1) 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

(2) 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法律的预测作用对于法的适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3) 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不能互相取代。

(4) 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法律强制的主体是国家、社会成员与社会组织。

(5) 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提示:只有政府、社会和公民都具有明确的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并自觉地遵守公共生活准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现代生活方式。

考点 9 公共生活中相关法律规范

我国的一系列公共生活法律规范,其基本立法精神是在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共环境的基本前提下,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与自由。

相关法律规范有:《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

 提示:(1) 《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

①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②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③和平进行原则。

(2)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①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③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3)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原则:①依法管理原则;②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4)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①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②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我要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
 

共有-条评论

正在加载...
网站地图